23号楼业主专访 | 陈彦臣——我想把我认为美的东西给别人看
老陈是一个老古董,他对陈旧的东西有一种近乎痴迷的态度,如果不是认识了老陈,我怕是怎么也不会相信2020会有这样的年轻人。
和老陈聊天是一件快乐事,言语中总能被他的情绪感染,谈到激动的时候他会语无伦次手舞足蹈,整个人像是站在炭火上的火鸡一样。
疫情期间家中创作
壹玖:近期的疫情对你的创作有什么影响吗?
陈彦臣:我现在工作时间比较稳定,每天大概在6个小时左右。疫情期间我一直在家嘛,不像在学校的时候会受到很多外界的影响,在家更无聊一些,所以每天就画画,也算是有机会静下来做事情,会比原来稳定。因为我之前画画非常快,写生也就画一两个小时,肖像可能画三四天,现在画一幅画可能要一个星期左右。虽然这样会出现很多问题,但这是一个缓慢的上升的过程,最近疫情在家画画给我的感觉就是稳中求进。
壹玖:像这样长时间和自己的创作面对面是什么感受?
陈彦臣:我可以趁这个机会把心沉下来。有时候画一张画脑子里的设想到笔上很难实现,所以我经常修改画面,用刮刀刮掉重画,这感觉就像打麻将和牌一样反反复复和画面交流。
壹玖:你如何确定一幅画是完成的状态?
陈彦臣:我永远不知道一幅画什么时候是完成的,就是直到我实在画不下去了,我不知道该画哪里了,我的能力达不到了为止。
壹玖:当你的能力有所提升的时候,会尝试回头画之前的创作吗?
陈彦臣:我有想过的,但是我会在一个系列创作画完了之后再去尝试。因为每一张画都是在不同的环境里创作的,我不太认同同一系列的作品用近乎一样的方式去呈现,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练习和创作的过程,我必须坦然地面对自己,我要尝试每一幅画都在触碰不同的东西,我不能把自己限制住。
地震回忆 1
30cm x 40cm
素描稿
2020
壹玖:你是随时随地都会诞生创作灵感的人吗?
陈彦臣:不是,我是一个很中庸的人,我不是那种会随时随地饱涵着一种情绪去看待所有事物的人,我在骨子里还是相信和谐是稳定的,所以我最崇高的追求还是细水长流。我看一样东西多数不会去找寻其中的矛盾,我想表达的更微妙,是一种淡淡的趣味,但这只是我现在的状态。如果你问我什么时候画画、什么时候有灵感,我也不敢说,因为我可能一个星期都找不到画什么,要是写生随便画朵花,也没有感觉。
壹玖:你对写生是什么想法?
陈彦臣:写生是一个很有亲切感的事情,因为我是附中体系出来的。但是我最近在刻意的抛开写生,尽管这会出现很多新的问题,不过我想先走出这一步再说。
相较于创作,写生可能是更容易的事情,因为有一个客观的东西可以用来参考,我能从里面摘出来需要的元素供我使用。但我觉得创作一定是一个主观的过程,我想强迫自己主动一点。比方说我最近在画的画,我想去调动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不再通过照片呈现的效果去画,而是通过自己的绘画语言将画面逐渐具象出来,这会涉及到很多再创作的过程。
壹玖:附中对你的影响很大吗?
陈彦臣:当然了,我的人格就是在附中的时候建立起来的。其实挺矛盾的,在附中我既是一个好孩子又是一个坏孩子,那时我是很希望自己的画是被认可的,所以老师说什么我就信什么,附中的老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要把基础打好“,甚至有一些很偏激的老师会否认现代艺术,所以说那时候我即使想要做些尝试也觉得它们应该放在以后,但另一方面我又是一个和同学出去拍电影、旷课、教学检查0分的人。附中塑造了我两面的性格,我能融入年轻的东西,也会追求老的东西,我向往那种超越时空限制的美感。
壹玖:你在附中时起初的认知是什么时候发生的转变,让你从传统基础练习中跳脱出来?
陈彦臣:我高三的时候认识了一个老师,在他的影响下我当时的想法发生了转变。其实你说的传统有一个更准确的词是教条,因为它是一个体制,体制有相应的系统,很多因素导致它的流传会慢慢偏离,可能变得越来越极端。我们在附中考大学的时候要去上考前班,但几十年前的附中学生不是这样的。所以当时那个老师把我们面对的考学问题极力地转换到绘画本质的问题上去,他带我进入了另一个思路,从那时我才真正想要变成一个画画的人。
壹玖:你是如何在美院的教学系统里找到自我的?
陈彦臣:在基础部的时候,我就在两个课上的比较开心,一个是石膏素描,因为在附中的时候就没画好过,所以在美院一定要画好一张;第二个是下乡写生,那时候比较自在。我觉得人要在一个环境里面找到自己的位置,不能做一个格格不入的人,也不能做一个深陷泥沼的人;既要进入环境制定的规则里,又在这个规则里找自我;不能一味的叛逆,可能一时痛快,但从长期来看很难支撑痛快之后的代价。所以我反对一味的抽离自己,我要有自己想要达成的东西,又恰巧能借课题里呈现出来,这个关系是公平的。还是要随时随地找到满足感。
崂山记忆 5
30cm x 40cm
木板油画
2020
壹玖:你觉得一个成熟的画家具备哪些条件?
陈彦臣:单纯地站在一个画画的人的角度,我觉得成熟的画家能够用一种强有力的方式去表达自己想法吧。
壹玖:你找到了你的表达方式吗?
陈彦臣:还在找吧,会离自己越来越近的。有的时候我画画,画着画着就偏离了自己最初的预想,就像是我在一个花园里散步,我原本给自己设定了一条去湖的路线,然后在半途遇到了岔路,虽然没有到湖,但也是好风景。这种感觉是在我既有的想法上触碰到了想法之外的东西,可能是更别致的风景,所以我的画之间风格差别很大,这可能是不成熟的表现,哈哈。
壹玖:你觉得艺术家和他的作品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陈彦臣:就是一体的,艺术作品就是艺术家的外化。画画这个事儿和扫厕所,做菜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就是一个人在劳动之后产生的结果,有些劳动结果是给人吃的,有的是给人看的,都是一样的。
壹玖:绘画本身带给你的乐趣是什么呢?
陈彦臣:我其实是一个特别怪的人,虽然我是一个情绪化的人,但是情绪来了,它会把我填满,所以根本不可能画画。比方说今天发生了一件特别悲伤的事情,那我肯定花时间去哭去了,绝对不会动笔画画的,我画画必须是在一个平稳的心态下完成的。对我来说,我和那些情绪型的创作者不同,绘画是可以给我带来情绪上的抒发,但我不会为了抒发情绪而画画。绘画能带给我的是一定的精神满足吧,就是喜欢!它会让我觉得生活并不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它可以让我思考,带给我成就感。我很嗜好看画,我即使不画画也会去看画,已经变成了一种习惯,有那些东西陪着我会很快乐,我一天不能没有艺术这个东西(说得好像很nb的样子,但实际我们身边的人都是这样)。它会让我充实,而且绘画的过程是一个又煎熬又快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也能不断的认识我自己。
壹玖:在这个过程中你认识到的自己是什么样子?
陈彦臣:我是一个自信又自卑的人,也不能完全说是自卑,只是我永远无法对自己满足,我永远期待下一张会比这一张画的更好。和我的认知里那些优秀的人相比,我无法真正认可自己。绘画是一个瞬息万变的过程,换一个构图、换一个笔触,一幅画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这样就会遇到“为什么我之前的画那么好,今天的画却还不如以前”的状况,但我觉得这是正常的。如何去看待这种境遇,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都是完全不同的,我在这个阶段会强迫自己去正视这个阶段的问题,我会努力地调整这个局面。你看莫兰迪、看贾科梅蒂,他们都是沉醉于自己的宇宙中,并充满热情,他们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所以他们才能做出独立的艺术,我觉得这是不能分开的。
壹玖:你在创作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陈彦臣:我想把我认为美的东西给别人看。
陈彦臣
1999年生于中国重庆
201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
中央美术学院在读
邮箱:1078230797@qq.com
群展:
“@艺术节”,77文创园,北京,2019
“23号楼艺术家社区首展”,George V,北京,2019
采访 — 壹玖
编辑 — 大志
美术 — 酷酷
(作品图片版权归属原作者)
23号楼是中央美术学院的1~22号楼概念外的独立空间,作为共治性的艺术家社区,为学院内的艺术工作者提供位于北京的实践空间,致力于发现不同领域的才能在其中共振的可能性。定期呈现展览、分享会及艺术现场等,使“23号楼”成为吸收和释放能量的稳定生态环境。
23号楼艺术家社区 | 业主招募
“如果这些希望使那样的人突然出现,他们将以其所有力量、心灵和头脑,以其理解和爱,彼此团结彼此关照,而人类至今尚不可想象的奇迹将会出现,我们将创造新的世界。”
——康德
艺术家共同承担空间运营费用及工作
费用透明
建立独立空间形成艺术家社区
去中心化
呈现艺术家群展
资源共享
| 社区制度
· 关于业主
参与空间建设(租金、电费、布展费,布展,空间维护)的艺术家为“23号楼”业主,“23号楼”为业主提供展览及媒体宣传。
展览主题由业主会议共同决定;布展工作由展期内业主共同完成
| 关于物业
“23号楼”物业为业主展览提供整理艺术家作品集、展览方案、布展物料采购、媒体宣传策划、展览文案编写及视频拍摄,每场展览费用支出将如实记录并随展呈现。
“23号楼”物业在本次艺术家社区计划中无任何个人收入。
年度展期安排
展期内容
23 号 楼 艺术家社区
报名方式
请将 作品集 + 业主简历 等资料
发送邮箱至
twentythree23_nose@163.com
标题栏请注明“姓名+23号楼报名”
报名模版下载地址: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7gO2S3bn9AeTwFPv1eibPA 密码:jjtm
23号楼艺术家社区|公众号
微信号 : 23号楼NoseArtProject
新浪微博:@23号楼艺术家社区